首页
配方研发
整体方案
成功案例
专家团队
荣誉资质
饮品资讯
佳味添成
行业新闻
开发发酵型芦荟乳酸菌饮料配方可以做哪些创新研发
2025-9-30 9:41:15

一、原料组合创新:多维度协同增效

1. 特色芦荟品种与功能原料复配

7H3H0588.png

 饮料是中国食品产业的重要的支柱之一,其巨大的年产值和快速发展的趋势,吸引力无数企业和投资人不断进入饮料行业。其中,不乏很多非传统饮料企业的投资人进入饮料行业,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农夫山泉的钟睒睒,元气森林的唐彬森,包括广药集团的王老吉等都可以说是跨界进入饮料行业并取得成功的掘金者。

成都市佳味添成饮料科技研究所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国客户,满足客户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服务需求,除了成都研发中心本部外,2020年佳味添成正式入驻广东省和上海市,成立广东研发中心和上海研发中心,标志着公司进入新的阶段,也让佳味添成的综合配套服务进一步提升。


- 芦荟品种筛选:突破常规库拉索芦荟,尝试木立芦荟(芦荟苷含量更高)、中华芦荟(口感更温和)等品种,针对性强化产品功能属性。例如选用高多糖含量的库拉索芦荟凝胶(多糖含量≥1.2g/L),提升产品保湿、免疫调节潜力。

- 功能性辅料搭配:与药食同源成分复配,如添加0.5%-1%的银耳多糖(增强保湿协同性)、2%-3%的枸杞汁(补充枸杞多糖与β-胡萝卜素),或1%-2%的沙棘汁(富含维生素C与黄酮类物质),形成“芦荟+X”的复合营养体系,拓展产品功能边界。

2. 乳酸菌菌种的特色化与混合发酵

- 耐酸高产菌株筛选:选择能适应芦荟汁弱酸性环境(pH 4.0-4.5)的菌株,如植物乳杆菌LP-45、发酵乳杆菌CECT5716,其不仅能在发酵过程中保持高活菌数(≥10⁸CFU/mL),还能产生特异性代谢产物(如抗菌肽、胞外多糖)。

- 混合菌种发酵:采用“乳酸菌+产香酵母”混合发酵,如乳酸菌与鲁氏接合酵母协同作用,酵母产生的酯类物质(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可掩盖芦荟的轻微涩味,赋予产品花果香韵;或与双歧杆菌混合,强化肠道菌群调节的协同效果。

二、工艺技术创新:保留活性与优化体验

1. 芦荟预处理工艺升级

- 低温酶解去涩:采用0.03%-0.05%的果胶酶与纤维素酶复合酶解(40-45℃,2-3小时),不仅能降解芦荟凝胶中的粗纤维,提升汁体细腻度,还可降低芦荟苷等刺激性成分含量(≤0.1mg/L),避免口感涩味与潜在肠道刺激。

- 微射流均质细化:通过100-150MPa的微射流均质处理,将芦荟凝胶颗粒破碎至微米级(粒径≤5μm),解决传统工艺中芦荟颗粒沉淀问题,同时增加活性成分(如芦荟多糖)的溶出率,提升生物利用率。

2. 发酵工艺精准控制

- 分段控温发酵:前期37℃促进乳酸菌快速增殖,后期降至30℃缓慢发酵,减少芦荟多糖的降解(保留率提升15%-20%),同时使发酵风味更柔和。发酵时间控制在10-12小时,平衡活菌数与酸度(pH 3.6-3.8)。

- 无菌后发酵技术:先对芦荟汁进行UHT瞬时杀菌(135℃/3s),冷却后接入乳酸菌进行无菌发酵,避免杂菌污染导致的风味劣变,延长产品货架期(常温6个月活菌数仍≥10⁶CFU/mL)。

三、功能强化创新:聚焦细分健康需求

1. 肠道健康与代谢调节双效升级

- 益生元-益生菌-益生质协同:添加1.5%-2%的低聚果糖(益生元)与芦荟多糖(益生质),形成“三元肠道健康体系”,低聚果糖促进乳酸菌增殖,芦荟多糖抑制有害菌黏附,临床试验可实现肠道菌群多样性提升30%-40%。

- 控糖降脂功能强化:筛选能产生γ-氨基丁酸(GABA)的乳酸菌菌株,发酵过程中GABA含量可达100-150mg/L,结合芦荟多糖的胰岛素敏感性调节作用,开发“控糖友好型”产品,适合血糖偏高人群。

2. 皮肤健康与抗氧化功能突出

- 抗氧化成分增效:添加0.1%-0.2%的维生素E(脂溶性抗氧化剂)与芦荟中的多酚类物质协同,通过微胶囊包埋技术(壁材选用麦芽糊精与阿拉伯胶)实现油水相成分稳定共存,产品DPPH自由基清除率≥80%。

- 口服美容概念落地:结合“内调外养”需求,添加胶原蛋白肽(1-2g/L),其与芦荟多糖协同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活性,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产品对皮肤水分含量提升的辅助作用,打造“口服美容饮品”细分品类。

四、风味与形态创新:提升消费体验

1. 风味复合化与场景适配

- 草本清新风味:添加0.3%-0.5%的薄荷脑或柠檬草提取液,与芦荟的草本味融合,打造适合夏季的清爽口感;或搭配0.5%-1%的桂花蜜,形成“芦荟桂花酿”风味,适配秋冬暖饮场景。

- 发酵风味升级:通过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生成(乳酸:柠檬酸比例=3:1),避免过酸口感,同时添加少量苹果酸(0.05%-0.1%)提升风味层次感,使产品兼具发酵乳的醇厚与果蔬汁的清新。

2. 产品形态差异化设计

- 可吸果冻型:添加1%-1.5%的卡拉胶与魔芋胶,制成半固态可吸果冻状饮料,芦荟凝胶颗粒均匀分布其中,增加咀嚼感,适合儿童与年轻消费群体。

- 气泡发酵型:发酵后采用低压注入二氧化碳(压力0.2-0.3MPa),制成气泡乳酸菌饮料,气泡细腻柔和,提升饮用趣味性,同时掩盖芦荟的轻微异味。

五、智能与个性化研发:顺应消费升级

- 个性化配方定制:针对不同人群开发细分版本,如“儿童版”(低糖、添加维生素D)、“老年版”(高钙、低酸度)、“健身版”(高蛋白、零添加蔗糖),通过模块化配方设计实现柔性生产。

- 智能发酵监控:引入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活菌数变化,通过AI算法优化发酵参数,确保每批次产品质量稳定,同时实现原料溯源与品质可视化。

六、总结




相关资讯

推荐阅读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